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的困境及其破解 – 成都书法教育网-亚博电竞网

杨庆兴

摘 要 在教育部大力推行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的当下,书法基础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面临诸如师资短缺、教材匮乏、课程体系不科学、教学研究乏力等困境。要推动“书法进课堂”的有效开展,必须多方合力,协同推进,通过增设专职书法教师岗、打造优质师资队伍、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推行智慧课堂等举措来破解“书法进课堂”的现实之困。

关键词 书法进课堂 路径 破解

为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曾出台了系列文件,明确要求中小学必须开设书法课。早在1998年,教育部出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要求小学教育阶段必须开展写字教学。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义务阶段的语文课、艺术课和美术课中对写字教学予以加强,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2002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中小学写字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写字教学作出明确规定。2011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书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并对课程和课时数作出了规定。2013年2月,教育部正式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各学段的硬笔和软笔书法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从以上的梳理中可以看出:“书法进课堂”主要指的是书法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安排进中小学的课堂。十多年来,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进行了逐步规范,体现了国家对书法教育的重视,解决了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在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引领下,各地中小学“书法进课堂”正逐步推进。

一、“书法进课堂”的现实困境

教育部门指导文件的相继出台,促进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大大改观,但在现实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困境。

1.师资之困

当前,由于没有“书法教师”岗,中小学的书法教师多由语文、美术和校内有书法专长的教师兼任,少数学校也聘请了书法家和有一定书法基础的社会人士担任书法教师,绝大多数学校不仅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甚至连具备书法基础、能指导学生正确写字的人都没有。书法教师的紧缺情况严重。

我国中小学书法教师数量短缺现象不言自明,“在岗”的书法教师除去少部分专业教师外,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兼职的语文、美术教师,他们懂得教育,具备教师资格,但对书法不胜精通;另一类情况是外聘的书法家和在书法方面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他们在从事书法教学之前很少接受过专业培养或培训,对教育的规律不甚精通。因此,当前“在岗”的书法教师,在书法基本素养、书写技能、教學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难以胜任中小学书法教师这一岗位,即便勉强承担书法教学任务,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保证不了书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更何况,中小学生正处在写字的初级阶段,是良好书写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此间书法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指导将影响学生的一生,至关重要。

2.教材之困

尽管从1998年教育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适合中小学生的书法教材仍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研究编写阶段;中小学书法教材不仅要重视书法知识的介绍、书写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重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统一,重视体现中小学生书法学习的规律和书法教学理念,还应体现教材思维,观照写字与书法、硬笔与软笔的衔接与区别。当前市场上出现的《中小学生书法字帖》《中小学书法练习册》《中小学生书法艺术指导》等之类的书籍,要么过分拔高,要么简单重复,要么缺少系统性,还未达到教材的高度,全国统编教材值得期待。

3.课程之困

严格规范的课程体系是良好书法教育的基础。教学认识上,受应试教育左右,在高考指挥棒的支配下,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都错误地认为书法课程应让步于“应试”课程,从属于语文、英语、数学甚至美术课,所以,规定完成的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教学任务难以很好地落实。教材开发上,因为教学评价的优与差不与教师的任何利益挂钩,难以触动教师主动研究学情、教情、教法及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的开发。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据个人经验和专长爱好随意改动、增减教学内容,导致书法教学的随意性,使学生难以得到科学系统的训练。教学方法上,一般以教师讲授、示范,学生描红、临摹的授课方式为主,很少见到启发式、探究式、实践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显得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缺乏生机,时间一长,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其实,书法史上有许多动人故事可资讲授、书法作品中有许多审美情愫值得品味、书法传承中有许多人文情怀值得颂扬……如能将这些内容融入书法教学,肯定有事半功倍之效。课程评价上,由于书法课归于素质教育而非应试序列,课程评价难免随意,学生的课业成绩难以反映实际书写水平。学生的课业成绩往往由平时表现“成绩”、出勤“成绩”、书写“成绩”组成,均由任课教师评定,与其说是最终成绩,倒不如称之为过程性评价或总体评价更为贴切。学生只要依据老师的讲授、示范不断临摹,从“不像”到“像”,不缺课,课堂不捣乱就“优秀”了。

“书法进课堂”必须结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等,指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要求教师在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中小学实际和地域特点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形成生动活泼、科学严谨、突出个性的课程体系。

4.专家引领之困

多数中小学书法教师往往长期扎根于教学一线,疲于繁重的教学任务,眼界和视角难免局限,不善于高屋建瓴,科学研究。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需要了解中小学书法教育、熟悉师范教育、熟悉书法专业的专家“引领”。因为中小学是书法教育的启蒙阶段,不仅要重视书写技能训练,也要兼顾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审美及书法文化的介绍,兼顾到书法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表现;既要观照规范汉字书写的要求,也要兼涉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样的教育专家往往集中在高校。所以,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关注书法教师的职后教育,完善培训计划,通过“国培”“省培”“县培”和教师进修、课程学习等途径来培训和培养书法教师,接受专家引领,提高“书法进课堂”的实效性。

二、“书法进课堂”困境的破解

1.提高认识,中小学增设专职书法教师岗

面对书法进课堂,部分学校、家长、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抵触情绪,认为现代应试教育下,考试科目大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书法,与当前的“减负”呼声背道而驰。存在这种认识偏差的原因是不了解书法的素质教育功能。武汉大学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纲纪在《书法美学简论》中提出:“书法艺术的美,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体和动态的美在书法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在这种反映的同时,书法家又表现出他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所以,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美育的过程,书法活动就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的形式美不仅使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书法的意境美可以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可以使人获得某种教育和启迪。因而,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素质。在中小学阶段,开设书法教育,能够使青少年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较高的人文素养,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使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形成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书法进课堂”能否得到真正重视,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作为,在中小学增设专职书法教师岗。在没有专业教师的情况下,中小学书法课只好由语文、美术教师兼任,或聘请社会上有书法特长的“书法家”兼任。由于语文、美术教师并不具备系统的书法专业知识,外聘“书法家”又缺乏师范素养,所以书法基本素养、书写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很难保证。设置书法教师岗紧迫而必须。

2.选、培互补,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优秀的书法教师不仅要精通书法,还要具备“为人师”的三个“度”,即师德修养的厚度、专业学识的深度、人文知识的广度。其来源无外乎两种途径,职前挑选和职后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取得相当大的发展,高校培养了大量书法人才和书法师资,中小学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优秀师资,作为种子教师,通过传、帮、带来提升书法教师的整体水平,进而提高书法教育质量。也可选派一些具备教师素质的兼职教师参加书法进修班、书法高研班、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进修班、高级访问学者等的培训,强化书写水平和书法技能,提升师资水平。还可通过参加书法成人教育、“国培”“省培”等多种方式改善师资结构,完善师资队伍。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格局、完善的书法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培训过程中一旦融入中小學教育知识、融入师范技能,培养、培训的人才完全能够满足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的多样化需求。

3.借力高校,联合开发课程和教材

多年来,由于用人制度和工作性质的原因,大量的书法博士、硕士云集高校,他们活跃在书法创作、学术研究、书法教育的各个方面,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正在改变和影响着当代人的书法观念,为当代书法繁荣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他们在书法学科建设、学术研究、课程体系研究、教材教法探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他们的研究领域正在向基础教育辐射和渗透。中小学可以借助它们的实力,通过合作或协同创新的方式开展学术研究。只要中小学主动嫁接,“书法进课堂”的教材开发、课程体系研发、校本课程与乡土教材建设等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4.总结经验,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书法进课堂”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通过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自我评价与家长(第三方)评价等多种形式来检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再把这些评价信息反馈给师生,让教师有针对性地研究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备课,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达到学习目的。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让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不足,查漏补缺,教学相长,互相促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开展研讨,积极推行智慧课堂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艺术,“鲁迅先生这样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要把书法这一国粹传承好、弘扬好,中小学确实有许多工作可以做。比如,可以定期邀请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到校为师生作示范和学术报告,开阔大家的视野;也可通过名师沙龙的形式,定期邀请专家坐镇,主持交流与研讨,引领中小学书法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还可通过名师课堂和集体备课等形式,发挥种子教师的引领作用。

当然,破解“书法进课堂”困境的对策还有很多,比如,定期举办和积极参与书法比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对接,与“互联网 ”融合,开发新媒体课堂等。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观念的完美体现。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加强汉字书写训练,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的书法文化。“书法进课堂”正是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14/201301/xxgk_147389. html.

[3] 胡建铭,周彭,万谨林.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调查报告[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 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

[5] 刘英团.“提笔忘字”威胁书法大国(时事点评)[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