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几幅古代书法名作中
关于年份的写法
▼
▲王羲之《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
▲颜真卿《祭侄文稿》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
▲苏轼《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我们经常会用天干地支纪年法给书法作品落款,并在天干地支纪年后面加个“年”字,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这种现象,在很多大型的书法展览作品中,以及一些现代书法名家的墨宝中,我们都能看到。然而还是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小编带着这个疑问,也想弄清楚怎么写才是正确的,查阅了几十篇古代书法名家的作品,结论如何,请大家往下看!
下面是网上整理的一篇文章:
总有朋友在书法作品落款时在干支后面加上个年字,这是不正确的。我也总是在课堂上不厌其烦的讲,也总有朋友问我为何不能加“年”字的原因。下面就简单梳理一下。
实际上用干支纪年,正确的说法应该叫纪“岁”。
因为年与岁是有差别的。东汉前用岁星纪年,是看木星在十二次入宿而定。一轮回只能记十二年。而且木星也不是真正整十二年走完十二辰(实为11.86年)。因为有误差,所以到东汉时就废了岁星纪年法。而改用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
因为实际原本是纪岁,所以才说“岁次”某某。
一般都是前面的朝代的具体年号来标明年,后面干支来标明岁。所以说干支后写个“年”字是不正确的。
那什么叫“岁次”呢?
由于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木星(岁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大陆发行的2020年鼠年邮票(写的“庚子年”)
我们大陆由于文化遭到破坏,名称使用发生混乱的用法。我们发行的生肖邮票是用干支纪年,如2020年写成了“庚子年”。但是,在中华文化传承相对完整的地区,如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2020年邮票如下:
▲中国台湾发行的2020年鼠年邮票(写的“庚子”)
▲中国香港发行的2020年鼠年邮票(写的“岁次庚子”)
所以,可能在港澳台同胞看来,大陆写“庚子年”是很奇怪的事。
再强调下使用规范:古代一般都写“岁次某某”,如公元1894年的书面写着“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在文章用语中如王羲之《兰亭序》开头就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用“岁次”“岁在”表示年份,前边必须有年号年数。但如只写“干支”二字,就可以独立使用,后面不要写年,直接写上季节月份即可。
那么,古人有没有写“某某年”的呢?有,在清代书法家伊秉绶就写过“乙亥年”,但是非常少,而且也是不合传统规范的,不能作为正确的凭证。
结论
书法作品用天干地支纪年法落款,传统意义而言,是不能在天干地支后加“年”字!
如果您认为在新时代就想这么写,也不能说绝对错误。但更建议“岁在庚子”、“岁次庚子”、“庚子之春”等,会更文气、更正统、更规范。
本文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董雁
原文略有改动